WFTW Body: 

《啟示錄》18章4節明確指出:今天許多神的子民都在巴比倫。神在那節經文中對他們說:"從那城出來吧,我的子民。"導致這問題的原因在於帶領羊群誤入歧途的領袖和牧師。就像在耶穌的時代,今天許多神的子民也"像沒有牧人的羊一樣"(《馬太福音》9章36節)。想想耶穌從12歲到30歲期間,他每年三次去耶路撒冷的聖殿,還有每週去拿撒勒的會堂。耶穌對所看到的那些褻瀆神的事,他沒有說什麼,也沒有做什麼,因為那還不是神的時間。但在拿撒勒那些年和那些經歷是耶穌所受的教育,是為他後來事工的準備。

在《馬太福音》19章27節裡(Living Bible譯本),我們在彼得對耶穌所說的話中看到了屬巴比倫精神的本質:"我們會得到甚麼呢?"我們也想,如果我們為主放棄了很多東西,他將在地上和在天上如何獎賞我們。這證明我們認為敬虔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手段,並且我們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。有些人可能通過他們的講道和服事在地上尋求金錢或榮譽。其他人可能想在天上尋求獎賞或尋求屬基督新娘的一席之地。不管是什麼,只要我們為自己尋找東西,我們仍然有屬巴比倫的精神。我們必須潔淨我們心中的這種污穢。

當彼得問耶穌服事他會得到什麼時,主在《馬太福音》20章1-16節中用一個比喻回答。在這比喻裡,耶穌談到了兩類工人:(1)為報酬(薪水)工作的人--一些為一個銀幣(第2節),另一些為"合理的工錢"(第4節)--但這類人都是有工資;(2)沒有得到工資承諾而去工作的人(第7節)。第二類工人的工資最高--每小時一個銀幣。其他人得到的都少了--第一組人每小時只得到0.08個銀幣,因為他們工作了12個小時才得到一個銀幣。因此,正如耶穌在那裡所說的,許多在後的將要在前,在前的將要在後--因為主"將考驗每個人服事的質量和動機"(《哥林多前書》3章13節和4章5節),而不是他們服事的數量。

耶穌從來沒有驅逐那些在耶路撒冷的市場上為自己賺錢的人。因為市場是賺錢的地方。 John Wesley(約翰衛斯理)說,基督徒應該通過努力賺取他們所能獲得的一切。我同意這一點。耶穌只驅逐那些試圖在神的殿中為自己謀取利益的人。今天耶穌也是這樣。耶穌會從教會中驅逐那些為自己尋求榮譽、名望、金錢或任何其他類型利益的人。因為教會要成為獻祭的地方。 《撒迦利亞書》的最後一節說:當主再來時,"主的殿裡將不再有貪婪的商人"(《撒迦利亞書》14章21節-Living Bible譯本)。在為主的服事時,我們絕不能為自己尋求任何東西。

雖然主獎賞忠心服事祂的人(正如新約從《馬太福音》到《啟示錄》所應許的),但我們不能為了賞賜而工作。我們工作是為了表達我們對主在髑髏地為我們所做的感謝。為報酬而工作的人將一無所獲!